|
 |
假連翹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福建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Jiǎ Lián Qiáo
【別名】番仔刺、籬笆樹、洋刺、花墻刺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假連翹的果實(shí)。全年可采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直立常綠灌木,高2~3米。枝無刺或有刺,常下垂或臥地。葉對(duì)生或輪生,橢圓形或倒卵形,長3~6厘米,先端短尖或渾圓,基部楔尖,邊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?偁罨ㄐ蛞干,排成一頂生的圓錐花序,柔弱而擴(kuò)展;長約10厘米,花常生于中軸的一邊;萼管狀,5裂,裂齒尖而;花冠5裂,裂片不等,紫藍(lán)色或白色,徑約1厘米;雄蕊4,內(nèi)藏,花絲短,著生于冠管的中部;于房8室,每室有胚珠1顆。肉質(zhì)核果卵形,黃色,為擴(kuò)大的萼所包圍;ㄆ谌。
【生境分布】栽于路旁、園邊。分布廣東、福建等地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含生物堿、甾體、葡萄糖和果糖。
【性味】甘微辛,溫,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截瘧,下胎。
【注意】孕婦忌用。
【附方】 ①治瘧疾:假連翹十五至二十粒,于發(fā)作前二小時(shí)開水送服。 ②治跌打胸痛:鮮假連翹五錢搗爛,熱酒沖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|
|
|
|
 |
|
|